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近年来,宁化县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县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持续强化教育家精神引领,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一、坚持思想铸魂,打造师德高尚队伍。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加强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和党建引领,实现中小学(幼儿园)党组织领导的校(园)长负责制改革全覆盖。深入实施学校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引导广大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争当“四个引路人”。二是坚持师德第一。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出台《宁化县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将教育家精神和师德师风教育融入教师培养培训全过程,做到教师培训必培师德。制定宁化县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细则。开展县教育系统师德师风专项整治行动,坚持师德违规“零容忍”,依规依纪依法查处师德违规行为。三是坚持榜样示范。大力弘扬“教学有拼劲、育人有韧劲、科研有闯劲”的宁化教师“三劲”精神,持续开展“榜样力量·三劲风采”优秀教师宣传活动,2022年以来,选树优秀教师典型150余人,评选“十佳教师”“十佳班主任”各30名,评选省级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5人、市级58人。
二、优化师资配置,打造结构合理队伍。一是优化编制保障。建立教职工编制“周转池”机制,优先保证公办中小学教职工用编,“周转池”编制数主要用于补充招聘新教师,解决教师编制不足问题。完善教师编制调整机制,根据县域生源及在校生数,协同县编制部门每1-2年重新核定一次中小学、幼儿园教职工编制。二是优化教师招聘。坚持“退一补一”原则,按教师自然减员总数的100%进行补充新教师,缓解艺体类学科专业教师和幼儿师资紧缺等问题。2022年以来,全县招聘补充新教师435名,新增农村学校艺体类教师77名,招募农村幼儿教师志愿者166名,委托三明学院计划培养公费师范生135名,有力保障新办校、增班增生及体育、音乐、美术等紧缺学科教师需求。三是优化“县管校用”。主动适应城乡教育布局,出台教师校际交流措施,对全县师资实行统一调配,鼓励优秀、骨干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任教,采取选派性交流、城乡交流、跟班学习等方式,促进教师城乡之间科学、合理流动,2022年以来,全县教师城乡双向交流率均达20%以上、骨干教师交流率达26%,有效盘活全县师资资源。
三、构建培养体系,打造业务精湛队伍。一是构建三级培训体系。完善以“县级为龙头,片区为补充,校本为阵地”的三级培养体系,把教师培养纳入学校年度目标考评。构建适合县情的“1+5”教师全员高效培养机制,“1+5”指:一个中心:进修学校,五个环节:总校教研、学科基地、校本培训、专家引领、教师自修。二是构建梯次培养体系。实施年青教师梯队、骨干教师、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采取“名师指导、同伴互助、网络研修”等方式,推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出台《宁化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名师名校长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成立县级中小学名师工作室20个,县财政每年安排名师工作室经费20万元。现有县级以上学科带头人312人,骨干教师及培养对象178人,名师名校长82人。三是构建教育科研体系。严格教研人员准入条件,教研员需具备一级教师及以上职称,且为县级及以上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聘请省市名师名校长、学科带头人担任兼职教研员。加强教研团队协作,实行联合攻关,破解教育教学难题,并为学校提供“菜单式”和“订单式”教研服务。宁化一中成立“高研室”,为高三复习备考建言献策。
四、深化激励保障,打造充满活力队伍。一是保障工资待遇。依法保障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落实乡村教师乡镇工作补贴和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2023年共计发放377.93万元。二是强化正向激励。强化教师正向激励力度,将班主任、中小学年段长、中层干部岗位绩效纳入财政预算,实行定向考核发放。2023年发放优秀教师政府特殊津贴、葛藤人才奖励、班主任津贴等资金2100万元,发放教育发展基金奖教奖学资金300余万元。三是实施惠师行动。开展教师节、春节慰问活动,2022年以来,共慰问优秀教师、困难教师等2000余人次,慰问金额达50余万元。实施教师“安居工程”,为外地教师、农村教师提供周转房,解决226名教师住房问题。严格规范进学校的各类检查、考核、评比活动,严禁随意向教师摊派“非教学任务”,让教师舒心从教、静心从教、安心从教。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