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县区鼓楼坪幼儿园以“以自然育人,育自然之人”为办园理念,致力于培养至臻儿童。该园近400名儿童中,留守儿童约占10%,针对留守儿童“四点半、接送难、无人管”问题,幼儿园先试先行开展以留守儿童为中心的“1+3”行为养成教育,即为学龄前留守儿童提供课后1小时的由幼儿园、家庭、社区三方共同参与的行为养成教育服务,经验做法在省政府门户网站、新福建广泛宣传,探索沙县区“留守儿童”关爱帮扶服务,取得良好效果。
摸排“难点”,精准施策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为贯彻《沙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沙县开展贫困留守儿童雏燕关爱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沙县教育局关于印发深化“335”工作措施 全面加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等文件精神,鼓楼坪幼儿园成立以园长为组长、副园长为副组长的“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通过落实关爱留守儿童“五个一”机制,完善关爱服务体系,健全帮扶保护机制等,进一步加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将留守儿童关爱相关工作落实落细。二是开展“难点”摸排。对在四点半放学后,接送难、无人管的“难点”家庭,进行摸底调查,为42名留守儿童建档,精准摸排出家长关注的留守儿童成长难点问题,该园采取“三对一”的关爱形式,即一名老师、一名家长、一名社区工作人员共同关爱一位留守儿童,开展以问题为核心、兴趣为主体、寓教于乐相结合的系列活动,做到有针对性地开展留守儿童关爱工作。三是创新育人模式。该园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教师、留守儿童家长代表和鼓楼坪社区代表,多次召开了“雏燕关爱”留守儿童行为养成教育交流会,共同签订了《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协议书》,细化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责任和义务,深化三方协作联动,完善留守儿童成长档案、实时追踪,进一步强化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逐步完善“1+3”体系。
激发“燃点”,凝聚合力
一是办好家长学校。利用家长会、家长开放日活动,6次邀请教育局相关股室负责人、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成员等专家,深入幼儿园为家长开展《忙碌爸爸也能做好爸爸》《小脑袋大问题》等专题讲座,提供科学、专业、深度的家庭教育指导。该园鼓励留守儿童的祖辈积极参与到幼儿的成长中来,及时关注留守儿童身心需求,倾听幼儿心声,给予幼儿足够的关爱和支持。二是抓好家园共育。该园公众号每月给家长推送行为习惯养成的文章,提升家长育儿经验。各班级老师用心陪伴并记录留守儿童一日行为,制作短片分享给在外家长,让家长见证孩子的成长瞬间,融洽师生、家校、亲子关系,提高家校共育成效。三是做好社会实践。家长委员会带领幼儿和祖辈家长走近社区聆听讲座,提高家庭教育知识水平。联合社区开展“走进农田”“奔跑吧鼓幼娃”的社会综合活动,提升留守儿童幸福感。
筑牢“支点”,助力成长
一是建立与生活联结。该园根据传统节日和一日学习安排,组织留守儿童参加《做诚实的孩子》《我是快乐的小帮手》《进餐好习惯》等生活自理、社会适应和助力幼儿自我成长的活动,采取混龄方式,让留守儿童尝试着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沟通、交流,培育幼儿的幸福感和成就感。同时,在中秋节、端午节等节日,开展温馨陪伴、“云端”亲情连线等活动,让传统文化与亲情陪伴成为成长的养分。二是建立与学习联结。在每周二到周五放学后为留守儿童家庭提供延时一小时的关爱服务,通过班级成长墙面的创设进行记录、打卡,助力幼儿行为养成,营造温馨关爱的成长环境。各班级围绕“行为养成”的教育目标,在本真书格共看绘本,丰富留守儿童的文化生活;在自然角里观察植物,以感官体验丰富内心世界;在运动场挥洒汗水,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与健康;学习击鼓传承文化,激发对艺术的热爱与追求,用丰富多彩的活动给予留守儿童成长充足的关爱。三是建立与成长联结。班级教师定期进行家访,向家长或临时监护人通报孩子学习、生活状况,共同直面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困惑,探讨助力孩子成长的有效方式,极大缓解家长教育焦虑。
沙县区鼓楼坪幼儿园通过一年多来创新开展留守儿童“1+3”关爱帮扶模式,孩子们身心得到了滋养,也逐渐进步成长,不仅回家远离手机、积极运动、主动阅读等,还能坚持帮助家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广受家长好评。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