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改系列报道】永安市第一中学附属学校:多举措筑牢心理健康教育防线
来源:市教育局综改科 时间:2024-12-11 17:04

  近年来,永安市第一中学附属学校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和《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关于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等文件要求,紧紧围绕“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心理健康意识、推进心理健康教育、营造和谐校园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心理健康教育的总体目标,秉承“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而努力”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扎实推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学校通过心理课程、心理活动、心理辅导和预防干预“四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构建以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为主渠道,以学生发展中心为主阵地,以心理危机干预为主导线,以心理教师、班主任、心理委员(学生)三级心理保健网络为支撑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多举措筑牢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防线,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加强队伍环境建设,夯实心育基础。一是注重队伍建设。设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任副组长,德育处主任、专兼职心理教师、各年级段长和班主任、心理委员为组员,统筹协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配有专职心理教师1名,兼职心理健康教师1名,为心理健康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坚实力量。二是强化部门协同。争取六院、计生协、妇联、法院、检察院等社会各界力量,依照规章制度认真落实师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三是加强设施保障。学校设有心理咨询室、音乐放松室、沙盘游戏室、宣泄放松室等功能室共计240平方米,为有效开展心育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四位一体”心育模式,做实心育功夫。一是开足心理课。根据文件要求,初一每周1次的心理健康活动课、每学期2次学生户外素质拓展活动、每学年1次的心理健康周活动,每周1次心理社团等内容丰富了学校心理健康课程体系。每班各设男女两名心理委员,负责班级学生心理动态观察及《心理晴雨表》的填写和汇报,心理老师会对心理委员每学期进行1次培训,积极引导他们进行心理健康自助、互助。二是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活动。定期开展525心理健康周活动、心灵成长故事评选、女生青春期讲座、考前心理辅导等学生活动;在特定时间节点开展毕业班“爱与祝福”“成长心连心”暑期亲子谈心作业亲子活动;并在教师群体中开展《看见特殊生》《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干预》等讲座活动。三是做好心理筛查和心理辅导。学校每学年开展一次面向全校师生的心理健康静态筛查,动态监测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建立“一生一档”和跟踪工作。做好学生心理咨询,家庭咨询,积极家访特殊生,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扰,同时深入家庭帮助家长解决实际困难,引导家长转变教育方式,对异常心理状况学生,及时转介至心理专科医院诊断和治疗,做好回访工作,将学生心理危机预防、预警和干预做到实处。四是健全心理危机干预策略。成立心理危机干预小组,建立寝室心理观察员、班级心理预报员、班主任心理消防员、心理老师疏导员四级心理预防机制,力保在危机事件真正发生时能做出迅速、有效的反应,并做好家校的跟踪反馈 

 

  探索家校共育,拓宽心育阵地。学校在发挥心理健康教育主导作用的基础上,挖掘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功能和资源,拓宽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渠道,构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共同体。一是构建互动成长模式,强化家庭学校学生联结。家庭—学校:学校为家庭提供科学的家庭教育指导,家长参与学校管理,落实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学校—学生:从学生的调查反馈中针对家长在家庭教育出现的问题,设计家庭教育重点的内容。家长—学生:家长践行陪伴,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学生的反馈也为家长赋能。二是健全领导工作机制,打造专业家庭教育队伍。将家庭教育指导纳入学校年度工作计划和教师业务培训,建立家庭教育指导工作队伍,联合所有力量层层落实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三是召开家校沟通会议,传递温暖提升教育能力。每学期半期考后各班开家长会,通过学生作品视频、《南山心语》家庭教育小报、广播讲座《幸福家长课堂》,针对突出的家庭教育问题进行家庭教育宣传,引导家长树立家庭教育理念,提高家庭教育能力。四是实行线上线下结合,拓展渠道学习教育方法。建立依附家长微信群,联合医院等部门、社会公益机构和网络培训的力量,通过线上学习和线下培训,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