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沙县区深入挖掘“总校制”办学改革内在潜力,打造“三融”模式,打破城乡、校际、城际壁垒,推动全区教育纵向资源融合和横向短板补齐的“双向提升”,奋力书写人民满意教育答卷。
校际融合,促进资源融通
推进校际组织融合。在班子成员、制度、党建工作等方面实现总分校互融互通。目前全区已有38所学校加入“总校制”办学改革,建立与创新保障总校制运行的总校长负责制、章程管理制等管理机制。总分校负责人统一集中,让更多教师从事教学工作,减轻一线教师压力;实行“项目点餐式”管理,除实行统一管理,分校还可向总校提出需解决问题清单,总校给予帮助,根据校情特色化定制,与分校共同解决,实现总分校共融共生;党建工作坚持“同部署、同学习、同考核”,共创特色党建品牌,实现总分校组织高度融合。
推进校际学段融合。通过城区学校探索+乡镇中心学校(九年一贯制)试点的模式,不断探索学段衔接,让学生的思想观念、学习能力、知识储备的衔接更加紧密。目前共有7个乡镇建立中心学校,实验幼儿园与城三小学等学校正逐步开展幼小衔接的探索工作。
推进校际设施融合。由乡镇合并而成的学校,集中基础设施、经费等要素,补足补齐原来各乡镇学校的设施短板。学生共同使用设施,提高设施利用率。
网际融合,促进师资流通
利用线上交流互联网。融合智慧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加强区内外总分校之间在教科研、教育教学交流等活动,促进办学质量提升。校际间通过“智慧+教育”平台支持,在校本教研、课程开发与整合等方面优势互补,共开展了9批次线上研修培训,促进课程开发理念与现实资源相互融合,让校本课程更加鲜活生动。
促进线下交流连结网。总校定期派出教师到分校进行教学交流,既能分享来自总校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经验,又能够吸收来自分校实践过程中出现的不同问题,不断统一、完善、提升总校联盟的教学理念。推进“青蓝工程”,探索教师共同发展新模式,建立师生培养新模式,搭建以老带新、以优促新的新教师培训平台,开展基于课堂效率的互相听课、评课、议课,形成在学科优秀教师引领下的一体化教研机制。
城际融合,促进交流贯通
通过沪明合作、山海协作、市区联合等方式打破城市隔阂,加快教育均衡发展进程。
推进管理共融。总分校联合制定办学章程,共同商定发展愿景和具体举措。金沙高级中学“体育特色”总校已将尤溪县第七中学、大田鸿图高级中学、沙县区第三中学纳入总校制,拟定总校制办学方案。
推进交流共融。借助区外优质教育资源,以智慧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沪明合作为支点,组织4批共10人进行跟岗交流,开展线上线下专题讲座、教学观摩共30余场次,参与交流教师约1100余人。总分校共备课、共教研、共资源。在开放交流、学科竞赛、专题送教、师资培养等方面积极与区外总校合作,汲取优质教学经验。
推进学育共融。加强与区外总校之间的学生学习交流,完善政教处、团委、少先队活动协同开展机制,常态化开展研学课程、劳动教育、特长生培养、综合素质竞赛等活动,2023年共组织34批,3600余名学生参与劳动教育活动;组织17所学校,千余名学生前往建宁、泰宁、厦门等地开展研学活动,增进两校学生友谊,开拓学生视野,共同携手学生多元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