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沙县区坚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深入贯彻落实《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聚焦机制保障、师资配备、教育载体、排查疏导、家校联教等关键环节精准持续发力,多措并举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聚焦顶层设计,心育体系日趋完善。一是完善体系建设。成立沙县区心理健康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和统筹全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立沙县区新时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开展部门会商研判;聘任省未成年心理健康辅导站专家顾问团队,提供咨询督导服务;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综合改革重要内容,纳入区教育工作年度计划,印发《关于做好开学初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逐步形成“决策-协作-顾问-执行”四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二是强化要素保障。按生均不低于10元的标准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础经费纳入学校年度经费预算,用于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日常工作、设备配置和队伍建设。将心理志愿服务纳入三明市市民文明积分体系,通过志愿服务获得积分,在文化体育、旅游住宿、入学、体检、文明贷等项目进行积分兑换,激励广大心理教师服务社会。三是完善干预机制。成立以进修学校教研员和区心理名师工作室为骨干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小组,负责学生心理测评、二次评估及心理危机干预的全面实施,推动心育工作机制日趋完善。
聚焦阵地建设,服务水平持续优化。一是完善辅导站设施建设。投入约40万元建成总面积200m2的高标准区级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站,配备心理咨询室、宣泄室、团体辅导室、家庭游戏辅导室、音乐放松室等功能室7间。同时开通免费心理咨询热线,为有心理困扰的未成年人及其家长提供线下咨询,强化心理辅导和心理支持。二是创建心理健康特色校。以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为契机,立项建设区级心理健康基地校1所,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辅导试点校2所,先行先试探索一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改革典型经验,推动全区中小学全面普及心理健康教育。三是完善校内心理咨询室。以实施教育“两项创建”工作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为契机,不断完善基层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全区32所中小学全部建立校级心理咨询室,建成率100%。
聚焦专业推动,师资队伍全面提升。一是持续壮大专业队伍。全区现有心理健康专职教研员2人,兼职教研员24人,各中小学均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共计37人,配备率达到100%。成立沙县区“暖阳”志愿者服务队,以心理健康教师和精神科医生为主力,长期面向社会招收志愿者,定期开展心理咨询,进校园开展团体辅导等各种志愿服务160余场,受益师生和家长1.2万余人。二是强化名师引领。组建区级心理健康名师工作室,以优秀骨干教师为引领,以自主与合作、交流与研讨、示范与引领、研究与反思、总结与提升为形式,先后举办心理沙龙活动15场次,全面提升团队专业素质。工作室领衔人许凤鸣心理健康案例入选《福建省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优秀案例汇编》。三是加强业务培训。选派专兼职人员参加省、市、区级各项专题培训15次,参加人数达218人次。同时,聘任闽南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担任心理督导师,定期开展心理督导活动,保障心理健康队伍专业化、规范化。近年来,专、兼职教师已完成省级课题1个,市级课题2个,《新课程、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研究》《家庭系统排列技术在家长课堂中的应用》等多篇论文在CN刊物发表。
聚焦活动发力,心育工作凸显实效。一是组织摸排建档。每年秋季开学初,开展心理普查,通过心理健康普查,结合日常观察、个别谈话、多方反馈等渠道,全面了解学生身心状况,通过自评、他评等建立心理预警库,及时建档追踪。二是落实心育课程。充分发挥心理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心理健康上课表、进课堂,每班每周或间周一节心理活动课,纳入校本课程体系,安排科学合理、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帮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技能。三是丰富宣传活动。开展“5.25”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周系列活动30场,参与师生达1000余人;组织毕业生考前焦虑心理疏导系列活动8场,有效缓解师生和家长的考前焦虑;联合民政局开展“福蕾行动计划”,为留守儿童、班主任、家长开展讲座、团体辅导等30余场次。
在市教育主管部门和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沙县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效初显。金沙第二小学《为留守儿童设计关爱作业》被录选为省教育厅第四批落实“双减”工作典型案例予以推广;许凤鸣老师的《高二女生焦虑情绪的个案辅导》、邬德莲老师的《高中女生考试焦虑个案辅导》两项心理健康案例入选《福建省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优秀案例汇编》;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开展的“5﹒25心理健康日活动”被省电视台新闻频道报道;区辅导站组织录制的防疫系列微讲座、金沙第二小学留守儿童“八个一”关爱案例先后被市教育局公众号推送宣传。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