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改系列报道】“四抓”促优化 “五育”深融合----清流县持续深化课后服务工作
来源:市教育局综改科 时间:2024-04-25 09:47

  2023年以来,清流县持续深化课后服务工作,以课后服务内涵质量提升为目标,推动课后服务从“有”转“优”,做到“四抓”促优化,“五育”深融合,切实有效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拓宽课后服务渠道,打造课后服务特色活动。目前,全县现有义务教育学校19所,100%开展课后服务;义务教育学校参与课后服务学生达15089人,覆盖率99.4%,参与教师数1032人,参与率89.9%。 

  一、抓组织领导,推进课后服务高效开展。一是统筹落实推进。县教育局成立课后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督促落实好课后服务工作,“一把手”亲自部署、亲自督办课后服务工作,明确职责分工。二是坚持方案升级。全县19所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时间严格落实“5+2”要求,推行课后服务“2+N”模式,优化升级“一校一案”,细化“菜单式”课后服务项目三是部门协同推进。完善政府、学校、社会等多方参与、协调发展的课后服务机制,利用当地红色教育、劳动教育、研学实践等优质资源支持开展课后服务工作,满足不同类型课后服务需求。 

  二、抓项目设置,提高课程项目吸引力。一是扩面提质,实行全覆盖。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实现课后服务“2+3”以上模式全覆盖。服务分为“基础服务”“综合服务”两方面:基础服务主要开设了作业辅导班;综合服务则致力打造丰富多彩“小社团,大舞台”,涉及文学、体育、科技等各个方面,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二是因地制宜,寻找特色点。要求坚持试点先行,落实在“双减”中做好课后服务加法,实现“一校一特色”,依托清流县开元射击训练基地,龙津学校成立“和雅”射击社团,开设特色课程。实验小学增设“学食坊”劳动实践活动课程,开展劳动实践活动三是整合资源,建立联盟线。形成城区课后服务“强校联盟”,开设创意编程、电子百拼、无人机等课后服务课程。结合县政协提案办理,整合社会各类资源支持开展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凝聚教育资源合力。目前,已引入退休教师5人、校外志愿者12人以及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员15人参与课后服务。同时,邀请了客家武术、客家山歌、五金魁、客家拔龙等非遗进校园。 

  三、抓落实保障,健全课后服务机制。一是考核助推。教师参加课后服务的表现作为年度考核、职称评聘、表彰奖励和绩效工资分配的重要参考;落实参与课后服务教师“轮班”“弹性上下班”等制度。二是服务保障。制定课后服务收费标准及教师课时补助发放标准,足额发放课后服务补助,为乡镇义务教育学校提供课后服务财政专项经费。2023年9月,表彰“课后服务先进个人”22人。三是多元评价。加强课后服务专题教研,改进课后服务教师的评价,开展社团汇报展演、作品展示,期末从“出勤情况、课堂教学、汇报展演、家长学生问卷、获奖情况”等对参与课后服务教师进行综合评价,为学生个性特长培养提供有力的师资保障。 

  四、抓宣传引导,提高课后服务参与率。及时总结课后服务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通过各级媒体、教育门户网站等平台宣传推广。《以“客服”情怀提升“课服”品质》、“三园”劳动课程体系、“书香 墨香 诗香”三香校园建设、暑期校内托管服务等典型案例分别在三明日报、福建省经济频道、新华社客服端、学习强国等刊登或展播。 

  下一步,清流县将持续优化举措,增强社会吸引力,加强参与课后服务教职人员、志愿者的专业培训,挖掘教职工兴趣、特长,为教职工提升课后服务能力创设平台,为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增强吸引力;整合资源,加强社会合力,广泛引入社会力量参与课后服务,丰富课后服务供给,满足不同学生课后服务需求。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