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改系列报道】泰宁:关爱帮教青少年 奋力奏响“12345”交响乐
来源:市教育局综改科 时间:2023-08-04 08:57

  近年来,泰宁县聚焦青少年成长成才,奋力奏响以“健全一个工作机制、突出两类服务对象、落实三项帮教举措、打响四大关爱品牌、打造五种教育基地”为主要内容的“12345”交响乐,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一个工作机制 强化力量保障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听取专题汇报,研究部署相关工作;主要领导带头推动,并深入现场调研指导;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若干措施》,调动各级各部门的主动性、积极性。同时,以争创全国文明县城为契机,由县委文明办牵头,成立10支不同类型的关爱青少年志愿服务队,形成齐抓共管工作合力。 

   

  两类服务对象 结对跟踪帮扶 

  部门协作,摸底排查建档。各校与关工委、综治办、公安和泰阳社工中心等部门联合,定期开展大走访活动,详细摸底“五失”青少年及心理障碍人员情况,建立完善数据库,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解决困难,完善帮扶体系。各部门按照各自职能对“五失”青少年和心理障碍人员进行关爱帮扶,建立完善日常帮扶制度、困难求助申报制度、联动保障制度等关爱服务体系,加强对两类人员的情况跟踪,实现帮扶工作的常态化和长效化。 

   

  三项帮教举措 提升服务水平 

  优化宣传教育。邀请“五老”宣讲团在各中小学校、教育基地开展党史国史、红色故事、法治教育等活动;每年组织10余名专职心理咨询师在各校开展心理健康专题讲座50余场;常态化举办主题教育读书活动、演讲比赛、书写大赛等,每年参与人数超过3万人次。 

  持续奖优助学。动员全县干部职工、爱心企业、各地商会踊跃捐款,积极争取省上助学金支持。泰宁县已连续开展奖优助学活动22年,奖优助学3800余人,奖助金额350万余元。 

  创新关爱帮教。建立“五老”工作室、留守儿童之家等平台,对困境青少年进行关爱帮扶。泰阳社工服务中心提供为青少年提供社工支持、心理咨询、权益维护等服务。 

   

  四块关爱品牌 突显帮教特色 

  打造法治教育工作品牌。深入学校开展“反对校园欺凌”“沉迷手机网络的危害性”“远离毒品”“反诈宣传”等法治宣传教育活动。 

  创立“梅林铎声”工作品牌。依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梅林戏为平台,制定出“梅林铎声”青少年教育实施方案,针对幼儿园、小学、中学不同学龄段开设戏曲兴趣班。 

  发展家庭教育工作品牌。泰宁三中积极探索家庭教育“456”模式,即建立家庭教育“四支”队伍,落实家庭教育“五同”责任,推进家庭教育“六项”机制,形成家校社合力育人新生态。已开展线上线下家庭教育宣讲活动150余场,参与人数约2.5万余人次。2023年1月,泰宁三中在全省家庭教育工作推进视频会上作典型经验交流发言。 

  打响研学教育工作品牌。开辟研学“泰宁路径”,创建育人新课堂。近三年来,厦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十几所学校到泰宁开展“亲近自然、探秘丹霞”“老区岭下、红色大田”“访古城文化,体验非遗传承”等活动,参与人数达9万余人次。 

   

  五种教育基地 丰富活动内涵 

  搭建红色教育基地。新建红色岭下教育基地、红军街暨东方军司令部旧址展览馆、大田乡少年红军主题公园等一系列红色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厚植爱国情怀。 

  创建法治教育基地。“林则徐禁毒教育基地”配有3D全息投影、虚拟现实VR、体感互动、毒驾模拟等现代多媒体技术,让学生直观体验毒品危害,在青少年的心田播下“健康向上、强国有我”的种子。 

  开设家风家训教育基地。在明清园挖掘传统文化,设立家风家训教育基地,开辟百福文化馆、家训馆、忠孝馆、善学重教馆、道德模范馆等,以楹联、警句、匾额等形式,展示慈孝文化、崇德文化、修身文化等。 

  培育研学教育基地。依托得天独厚的世界地质公园资源,先后培育了国家、省、市级研学基地21个,其中9个被评为三明市区域精品研学点。开发老区苏区红色研学、丹霞科考橙色研学、非遗文化古色研学、乡村振兴金色研学、丹山碧水绿色研学等“五色”课程。 

  建立劳动教育基地。在泰宁二中新建面向省内外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开设“田园课程”“非遗课程”“手工课程”等多样化劳动课程,并与县内玫瑰园、热带鱼、蔬果等种养殖公司建立合作关系,深度拓展校外实践活动场所。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