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永安市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加快推进幼儿园和小学实施入学准备教育和入学适应教育,建立幼儿园与小学双向衔接的互助发展模式,多举措高质量推进幼小科学衔接工作。2022年6月,永安市被确认为三明市幼小衔接实验区,巴溪湾小学与燕南中心幼儿园等6所学校为试点校(园)。2023年5月,永安市承办三明市级幼小衔接实验区联合教研专题研训活动,幼小衔接优秀案例《聚焦“幼小”巧衔接“四方会谈”探新路——借绘本阅读 助幼小衔接》在福建省学前教育宣传月启动仪式暨专题研讨会上做交流。
抓好“三个一”,在统筹联动上聚力
一是架构好一张组织结构图。成立幼小双向衔接工作小组,建立以市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教育督导评估中心-各相关校(园)四位一体的模式,协同发力共促幼小衔接工作扎实推进。
二是开展好新一轮调研。工作小组多方联动,多次召开座谈会、研讨会,全面推进幼儿园和小学实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有效减缓衔接坡度,帮助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三是贯彻好一批指导文件。认真组织学习《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结合《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以及我市实际,指导幼儿园做好入学准备教育,指导小学实施入学适应教育。
搭好“三平台”,在实践研究上发力
一是建立试点校(园)教学实践平台。永安市被确认为三明市级幼小衔接实验区,建立由巴溪湾小学与燕南中心幼儿园等6所校(园)组成的幼小衔接试点教学实践平台,探索实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各试点校(园)定期开展交流研讨,及时汇报幼小双向衔接工作总结,形成经验,树立典型,科学推广,发挥辐射引领作用。
二是建立幼小衔接专家团队平台。由学前教育课改名师、市进修学校教研员、市教育局学前教育科负责人、督导评估中心专职督学为专家资源,定期研讨幼小衔接课程设计与实施,围绕幼小衔接活动评价展开持续性研究,解决教师在实践中的困惑与问题。
三是成立幼小衔接“研学共同体”平台。建立幼小学段互通、内容融合的“互学互研”联合教研制度,构建“研学共同体”,深化片区、结对校教研,加强对教师关于幼小衔接专题的学习、培训、研讨,及时解决实践中遇到的突出问题。
做好“三件事”,在辐射引领上给力
一是家校(园)共育,形成合力。各试点校(园)架构“家、园、校”共育体,通过充分利用家长会、家庭教育讲座等途径加大幼小衔接工作的宣传,帮助家长认识幼儿的成长规律,掌握科学教育知识,缓解家长的压力和焦虑,为科学推进幼小衔接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是架构幼小双向衔接教研机制。各试点校(园)以体验式教研、同课异构式教研、线上沙龙式教研等多种形式,针对小学学段、幼儿园学段从教学形式、一日作息、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不同,研讨并制定适宜于儿童的教学方案。
三是加大幼小双向衔接宣传力度。各试点校(园)结合实际组织开展幼小衔接专题培训、幼儿参观小学、家长论坛沙龙等活动,提升衔接成效。同时,通过各校(园)微信公众号大力宣传幼小衔接工作成效,引导广大家长树立科学教育观念,消除过度知识储备焦虑,为广大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念好“四字诀”,在幼儿成长中助力
一是主题活动“悦”童心。通过开展毕业季系列活动激发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增强幼儿适应小学的能力。如:在“能力大比拼”活动中,引导幼儿独立完成叠被子、整理书包、系鞋带等力所能及的事,促进幼儿生活能力的发展;在“毕业典礼”活动中,通过回顾温情的幼儿园时光,聆听小学生的入学小故事,憧憬小学生活。
二是志愿服务“暖”童心。在学雷锋月系列活动中,组织幼儿们走进公园广场等场所,用自己的双手清洁周边环境,体验为他人服务带来的快乐。
三是红色教育“润”童心。“一墙一处皆教育,浸润无声促成长”,各幼儿园开展了“传唱红色歌曲”“观看红色电影”“讲述红色故事”等活动,让幼儿重温红色经典、传承红色基因,从小厚植爱党爱国情怀,赓续红色血脉,增强幼儿的责任担当意识。
四是探寻乡土“浸”童心。充分挖掘本土自然资源的教育价值,利用节假日、春秋游等活动带领幼儿感受家乡的乡土文化,在实践中感受家乡的美。同时,组织幼儿通过说、唱、做、玩、画、演等多种形式,表达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培养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