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改系列报道】宁化县民族学校:构建“243”模式,打造“畲·竹”特色文化
来源:市教育局综改科 时间:2023-04-28 08:25

   宁化县民族学校坚持走“文化立校、特色兴校、质量强校”的内生式发展之路,围绕突出“两个主题”、构建“四个课程”、创新“三个强化”的工作思路,开发富有地方民族特色的“畲·竹”校本课程,不断增强学生综合素养,全面提升教育质量。2022年学校被三明市委、市政府授予“三明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被三明市教育局确认为“三明市新时代特色学校”。

突出“两个主题”
   学校立足畲乡地域资源,打造“畲·竹”主题文化,营造浓郁的“畲·竹”文化氛围。融入畲族五德。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形成“五德并举、四阶成长”德育体系,构建“畲·竹”文化德育树,把 “忠、勇、孝、礼、信”畲族五德融入学校德育特色,按一至三年级、四至五年级、六至七年级、八至九年级四个阶段设置“四阶成长”的具体要求。

  融入翠竹精神结合乡镇山多竹茂的特点,根据翠竹的生长规律提炼“钻劲、刚劲、韧劲、谦虚、有为”翠竹精神,并与学生“学 、知、善、践”相统一(学——孕育、知——破土、善——生长、践——成长),努力把“畲娃子”培育成“竹君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构建“四大课程”

  紧扣“畲·竹”主题,以课堂为主阵地,开发富有民族特色的校本课程。一是思政课程。将畲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政课教学融合,构建畲竹特色思政课程,把“畲族五德”和“翠竹精神”内容贯穿到幼儿园至初中,分学段确定每个月的主题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学校三(1)中队被授予市“红领巾奖章”三星章。  

   二是体育课程。发挥学校“三明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基地”优势,把畲族传统体育项目列入体育课堂教学,分年级逐步推进,幼儿园学习竹竿舞,小学学习板鞋竞速、初中学习高脚竞速、陀螺和蹴球运动,帮助每位学生熟练掌握一项畲族体育项目。在第八届福建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该校学生获单项竞赛项目银牌2枚。 

   三是社团课程。落实“双减”政策,开发具有畲族特色的社团活动课程,提升服务质量。开展畲族歌舞、竹竿舞、陀螺、高脚、板鞋竞速、竹编、民族器乐等社团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培养了兴趣,陶冶了情操,发展了特长。

   四是实践课程。组织学生“走出去”,参观畲族文化馆、畲竹园、畲药谷、游览畲寨;每年选派畲歌畲舞和竹竿舞等表演队,参加乡镇畲族节日“三月三”和乡镇组织的公益演出,深受群众欢迎。2022年,学校被授予县“社区教育先进集体”。

创新“三个强化” 

   一是突出“趣味化”。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创新活动形式,推进“畲·竹”文化“趣味化”落地,学校把“畲·竹”文化结合《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编成一段段顺口溜:“畲娃子,走四方,畲族‘五德’心里装。忠孝礼信是根本,忠于祖国爱畲乡……”开展小小解说员和“畲乡故事会”“畲族山歌大家唱”活动,开展畲族知识“有奖竞答”,让学生熟知畲乡文化,会讲畲乡故事,会唱畲族山歌。学校被授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百佳实验学校”。  

   二是突出“特色化”。结合畲族传统节日和寒暑假,布置“畲·竹”作业。在“三月三”前后,倡议学生和家长们一起学习制作畲族美食;清明前后是畲乡做闽笋的好时节,学生参与挖笋、去壳、搬运、清洗、烘烤等实践活动;寒暑假期间,学生学习制作高脚竹、竹艺编织、儿童玩具。上交的作业形式多种多样,有日记、心得、图片、美篇、视频等。学生在特色活动中学习技能,增长见识,锤炼品质。 

        三是突出“竞赛化”。以竞赛活动为载体,全面推进学校特色文化建设,每年举办“畲·竹”文化艺体节,将民族艺体项目分竞赛项目、展示项目列入活动内容,把板鞋竞速、高脚、畲族歌舞、陀螺为竞赛项目,竹竿舞、畲族乐器等民族传统项目为展示项目,组织学生参与各类竞赛展示活动,学校获宁化县第九届中小学综合素质展示大赛“优秀团队奖”。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