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建宁县中小学围绕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的要求,大力推进乡村温馨校园建设。2020年,客坊中心小学入选教育部首批“乡村温馨校园”建设典型案例,同时分别被教育部、民政部评为“全国基础教育优秀工作案例”“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先进集体”;2021年,伊家中心小学被市教育局确认为“乡村温馨校园建设典型案例”;2022年,“真爱6+1”关爱留守儿童项目荣获三明市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溪源中心小学、均口中心小学被确认为三明市小学“乡村温馨校园建设典型案例”。
县委、县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把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认真践行像抓经济一样抓教育发展的理念,着力推动教育优先发展。
一是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将乡村温馨校园建设摆上重要工作日程,最大限度给予人、财、物保障。“十三五”期间,实施教育建设项目29个,新建建筑面积8.13万平方米,完成投资3.1亿元。
乡村温馨校园的愿景是让乡村孩子在家门口享受良好的教育。建宁县推动把愿景变成实景,创造充满关爱的成长环境,激扬生命活力,让每一个孩子得到最好的发展。
二是建强教师队伍。充分用好台江区帮扶建宁县的有利契机,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开展跟岗学习、研修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全面落实“双减”政策和“五项管理”要求,启动城乡紧密型教育共同体建设,发挥优质学校示范引领作用,成立以城区5所中、小学为总校的城乡紧密型教育共同体建设团队,着力从教学理念、集体备课、课堂效率、作业设计、课后服务等环节入手,提升农村学校教师教学能力。
三是培育阳光少年。加强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制定下发《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方案》,建立学生、家长、学校联动机制,推进中小学思政实践育人工程,把思政课堂与实践课堂有机结合,常态化开展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活动;加强学生传统美德教育,大力弘扬中华优良传统和老区苏区精神,着力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加强学生劳动技能教育,以文明班级宿舍评比、生活技能展示活动为载体,学会洗衣服、叠被子等基本生活技能,积极开展校外劳动实践志愿服务,强化劳动体验,培养学生热爱劳动、自强自立的品德。
县教育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教育主管部门部署,制定实施关爱贫困留守儿童方案,持续提升乡村温馨校园创建水平。
一是一校一品工程。依托本土资源,加强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开发具有本土特色的课程,引领学生个性化发展。
三是强化示范引领。客坊中心小学建立“真爱6+1”留守儿童关爱模式,即:“6”包括晓真情、绘真景、系真爱、育真人、懂真规、吐真言,“1”是学习一项体艺技能,简称“宜心怡艺”工程。通过推广“真爱6+1”留守儿童帮扶模式,让每个贫困留守儿童自信、从容、有尊严地成长。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