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宁化县教师进修学校持续深化推广“学·导·用”教学模式与策略,转化“学·导·用”课堂教学改革研究成果,站在新的起点,向着打造具有宁化地域特色的“学·导·用”高效课堂再出发。
一是方案导航。新一轮“学·导·用”课改工作在对过去工作的进一步总结、梳理和反思的基础上,认真思考,着眼长远,精心制定新一轮《“学·导·用”课堂教学研究推广运用实施方案》。
二是评价引领。召开全县 “学·导·用”教学工作会暨新一轮课改启动仪式,为宁化五中和二实小两所“学·导·用”特色校颁发奖牌,对第三轮“学·导·用”教学策略研究先进工作室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
三是总校带领。建立以县实小、附小、二实小、连冈学校为总校的片区联盟校,牵头带领“学·导·用”教学课改研究推广工作。
四是培训起航。县教育局分管领导和教改办主任、教师进修学校分管副校长及课改办负责人对新一轮“学·导·用”课改相关工作作全面部署,对新加入课改组的老师进行“学·导·用”通识培训。
一是课题助研。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全县共立项12个“学·导·用”专项课题。
二是学科推进。以学科工作室为载体扎实推进,成立中小学语、数、英11个工作室,不断引领“学·导·用”教学课改工作向纵深发展。“学·导·用”特色校每学期开展一次全县“学·导·用”教学开放周,各工作室根据教研主题开展每月一次月会或送教下乡活动。

一是督查形式多样化。宁化县教师进修学校不仅关注各工作室每月一次的月会或送教下乡活动,还利用“沉浸式”下校视导的机会,深入学校、班级、教师、学生,了解“学·导·用”教学工作的真实情况,通过查看教案、听评课堂、访谈学生等了解一线的落实情况,注重过程管理。
二是方案灵活化。根据新的方案,不断调整完善各校、各工作室及实验教师的考核制度,促使各项制度更加合理,更加科学,更加客观,促进各校、各工作室、课改组教师能更自觉、主动、有效地落实“学·导·用”课改工作。

一是老师自主学。课改组教师每学年至少认真学习一部教育专著,做到有批注,有体会,并能运用实践。
二是学校助学。宁化县教师进修学校给每个工作室课改组教师配备专业的教育教学相关书籍,提供专门的学习培训渠道与平台,不断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
三是量化督学。要求每位教师有各自的业务发展规划,每学期至少完成一篇典型教学案例或经验论文的撰写,积极打造“学·导·用”精品课和教学名师,不断助力教师在各自的专业成长道路上更好地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