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溪七中为有效落实国家“双减”政策,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学校根据学生和家长的实际需求,立足实施课后延时服务课程化,积极探索课后延时服务形式,创新丰富服务内容,面向全体学生广泛开展基础课程和体艺2+1课程,让课后延时课程成为学生的“趣行动”,让课后延时服务成为学生的“趣时光”。
加强组织,统筹管理来“添彩”
一是定制度。学校多次召开工作会议,将“双减”政策和课后服务工作落到实处,制定出台《尤溪县第七中学课后延时服务实施方案》,要求各部门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并成立领导小组和管理工作小组,对每一节课后延时服务课程进行跟踪、督查、反馈,确保服务质量。
二是严把关。坚持自愿原则,事先向学生及家长告知服务方式、服务内容、安全保障措施等,建立服务内容公示、学生选择、家长申请、班级审核、教务处审定、学校组织实施的工作机制,立足于课后服务质量提升,着眼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通过统筹课后服务课程,多元架构“趣时光”课程内容体系,保障了课后服务的贯通性、综合性、趣味性和实践性。
三是强保障。自课后服务开展以来,学校陆续投入资金10余万元,建设舞蹈实训室,添置古筝、古琴、乒乓球桌,更换并添置各类体艺器材。充分发挥功能教室、运动场地等优势,积极引进校外服务资源,增设了拉丁舞、古琴、古筝、轮滑、跆拳道、实用防身术等项目课程,打造菜单式课后服务体系,最大限度满足了广大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
减负提质,课业辅导来“添智”
一是准定位。学校课后服务以“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为出发点,以答疑解惑为主要内容进行基础课程课业辅导,由年段统筹,合理安排不同学科教师,通过学科融合、分层教学来提高作业辅导的质效。
二是减负担。学校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答疑解惑,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采用“面对面、一对一”模式帮助学生解决作业难题,真正做到“作业不回家”“知识盲点不累积”,减轻学生回家后的作业负担,保障学生充足的睡眠时间。
三是增“智”量。秉持“作业优先”原则,探索开发“学科作业、自主作业和精品作业”三大类型作业辅导课程,学科作业辅导由学生根据自身弱势科目选择,旨在解决弱势学科作业中的疑难问题;自主作业辅导先由学生完成各科作业,再安排多位老师进行全科辅导;精品作业辅导是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作业后,再向教师提出深层次问题的作业辅导。学校全方位帮助学生在校完成作业,全覆盖不同学习程度学生的作业辅导需求,让学生拥有更多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真正实现提质增效减负。
因材施教,体艺课程来“添趣”
一是挖潜能。实施课后服务体艺2+1特色课程,学校坚持课后服务“与课程建设相结合、与学生发展相融合、教师全员参与”的理念,充分发挥教师特长以及功能教室、运动场地等优势,不断升级课后延时服务内容,分别开设非洲手鼓、葫芦丝、小合唱、舞蹈、书法等特色体艺活动,供学生自由选择,确保每位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和艺术技能。
二是充活力。探索开发富有趣味性的室内操、韵律操、手语操等体育游戏课程和心理疏导课程,让学生通过游戏,放松身心,舒缓一天的学习压力。学生们在互动中学会技能,交到朋友,磨砺心智,增加素养,让第二课堂的课程成为反哺第一课堂学习的能量场、竞技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是提素养。精彩纷呈的体艺2+1课程丰富了课后服务内涵,给孩子们提供一个放松大脑的空间和施展才华的舞台,既满足孩子们的发展需求,又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情操,发展了特长,找到了自信,收获了别样精彩。成为孩子们心中有趣、心中有爱的一段美好时光和记忆。
“ 双减”有梯度,成长有温度。学校将继续凝心聚力,热心服务不掉线,跟踪服务不断档,用心服务不下班,力争让孩子开心,让家长放心,让社会安心,让课后延时服务这项民心工程成为暖心工程,真正深入民心。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