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注意!这些校外培训陷阱要避开
来源:市教育局规划科 时间:2024-12-29 16:26
尊敬的家长朋友们: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寒假将至,为深入贯彻落实“双减”政策,严防校外培训安全风险,维护的合法权益,守护孩子健康平安成长,三明市教育局提醒您注意识别并避免以下校外培训陷阱:
   陷阱一:“包过”“提升”效果好 无效包退有保障
   个别机构为迎合学生家长迫切提高孩子专业水平的心情,做出“包过”“名师任教”等承诺,让家长学生打消顾虑、吃上“定心丸”,购买动辄几万块的培训课程。这类“包过”“提升”宣传既不科学又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当家长学生发现培训效果达不到预期想退费时,培训机构却百般抵赖、拒绝退款。
   陷阱二:低价营销吸引人 长期课程优惠多
   一些培训机构为了吸引家长学生长期上课,用“买一赠一”“限时优惠”“组合套餐”等优惠活动诱导家长预缴超一年甚至几年时间的课程费用。一旦家长学生因课程不符合预期效果或培训机构经营出现问题等原因而要求退费时,可能会遇到培训机构以各种理由拒绝退费或被拖延退费的情况。
   陷阱三:微信转账图方便 规避监管风险大
   一些培训机构要求家长学生通过微信、支付宝转账等方式将培训费用直接交给机构相关工作人员,而家长学生为图方便、省事,也喜欢用这种方式缴纳培训费用,且在缴费后不主动索要发票。殊不知,这种缴费方式规避了资金监管,出现纠纷有可能造成“退费难”。
   陷阱四:口头承诺有猫腻 培训合同不用看
   有的机构销售人员推销课程时,往往信口开河,随口承诺。一些培训机构将“报名后概不退课”“因家长学生个人原因未在约定时间上完课程的不予退款”等写入合同,并告诉家长学生“合同都是这样的,不能修改”,部分消费者不认真看或者轻信合同不能改,就在合同上签字。以致于当家长学生因机构教学水平或学生个人原因想退课或者补上未上课程时,机构就以消费者自愿签字承认合同内容为由拒绝退费或补充课程。这些行为不仅构成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侵害,也使消费者维权时困难重重。

  校外培训安全温馨提示 

   一、防范交费安全

   凡是正规培训机构均已纳入“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监管,将预收费资金存入监管专用账户;家长也可从各级主管部门发布的校外培训机构“白名单”中查看正规的校外培训机构信息。请家长使用“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APP进行购课,并与培训机构签订统一规范的《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2021年修订版)》(家长端APP购课时自动生成),切勿同培训机构另行签订“补充协议”或其他“阴阳合同”。购买课程时需索要正规发票,以作为维权凭据。切勿使用微信、支付宝、现金一次性缴纳超3个月或60课时、超5000元总额的培训费用,避免培训机构倒闭“跑路”“钱课两空”。
   二、注意机构的资质和环境安全
家长朋友为孩子选择培训机构,请务必查看办学资质:机构培训场所内是否悬挂办学许可证、营业执照(或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等资质证件。务必查看许可范围:开展的培训项目是否在审批、登记的许可范围之内。务必查看教师资质:从事校外培训的教师是否持有相应的教师资格证、无犯罪证明及相关资质能力证明,并按规定在培训场所公示栏进行公示。务必查看办学场所:教学环境配备视频监控设备、消防安全设施、安保设施是否完善,疏散通道及安全出口是否畅通无阻等。同时,请不要让孩子参与假借托管班、思维训练、游学、研学、冬夏令营、托管、自习室等名义开展隐形变异违规补课行为。黑班黑校和一些托管班为了躲避检查,藏匿在居民楼、车库、甚至地下室等隐蔽场所,一旦出现火灾等突发情况,后果不堪设想。无论何时,要把孩子的人身安全摆在首要位置。
   三、关注孩子身心健康
   寒假将至,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根据孩子自身发展特点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培养计划。理性看待校外培训的作用,不要被一些网络平台制造的教育焦虑牵着走,盲目跟风。重点引导孩子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学习质量和效率,尽可能地让孩子保证充足的休息。选择满足孩子个性发展需要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时,尊重孩子意愿,鼓励孩子做自己感兴趣又有意义的事情。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