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索 引 号: SM00104-0600-2025-00042
- 备注/文号: 明教办函〔2025〕25号
- 发布机构: 三明市教育局
- 公文生成日期: 2025-03-25
- 有效性:有效
- 有效性:有效
- 有效性:失效
- 有效性:废止
李英兰代表:
《关于中小学生预防近视工作的建议》(第0131号)由我局会同市卫健委办理。现将有关情况汇总答复如下: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普及,中小学生接触和使用电子产品的频次显著增加,导致学生近视程度不断攀升,学生近视防控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我们与市卫健委积极配合,扎实推进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改革试验区建设,推动近视防控形成“转段、提质、增效”的新格局,有效提升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水平。主要做法是:
一、围绕“一个目标”,加强统筹领导。围绕促进儿童青少年牢固树立“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切实降低近视率这个目标,构建常态长效的科学防控机制。市级层面,充分发挥三明市推进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改革试验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市、县两级政府签订责任书,并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作为重要内容列入教育发展规划、教育年度工作计划等当中,纳入教育督导及对学校工作检查和考核内容,每年召开相关会议部署有关工作。县级层面,相应成立工作领导小组,联合部门召开碰头会、协调会,协同推进各项工作,并将近视防控工作纳入对学校工作绩效考核范畴,每年开展评议考核。学校层面,推动各校建立校领导、班主任、校医(保健教师)、家长代表、学生视力保护委员和学生志愿者等为一体的视力健康管理队伍,做到责任到人、职责到位、分工明确。
二、抓牢“两个阶段”,把好防控关口。一是抓牢幼儿园和小学关键阶段。幼儿园阶段,严把近视防控“第一道关口”,加强学龄前儿童“远视储备”保护,“寓教于乐”引导幼儿增强安全用眼行为意识。联合相关部门加强幼儿视力筛查,市卫健部门在儿童眼保健门诊开展0~3岁婴幼儿眼健康体检及视力筛查,检查率达90%以上;对所辖3~6岁群体儿童开展视力检查及屈光度筛查,覆盖率达95%以上,并对发现异常的予以干预矫治。小学阶段,注重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定期密切关注视力与屈光发育情况,预防近视发生;严格落实“零起点”教学,严格控制义务教育阶段校内统一考试次数,严格控制通过教辅APP等教育信息化软件布置作业。二是抓牢中学重要阶段。根据中学生学业压力递增情况,引导学生劳逸结合,在校期间把握好课间休息时间和体育课活动时间,多远眺或到户外活动,遵循“三个20”〔近距离用眼20分钟后,要抬头远眺20英尺(6米)外,20秒钟以上〕,控制持续阅读和书写时间,保障充足睡眠时间。强化视力筛查与矫正,引导初中生每年进行4次视力筛查,对于已经发生近视的中学生,指导科学戴镜矫正后定期复查,尽量每半年复查一次,控制近视发展,避免成为高度近视。
三、强化“三个保障”,建好软件硬件。一是保障照明条件“亮起来”。实施好中小学校近视防控教室照明改造工程,2020年以来,全市改造中小学校教室照明7225间,从根本上改善了学生学校用眼环境。部分县(市、区)还将可升降课桌椅改造纳入财政预算,如大田县2024年更换、新增可升降课桌椅3000套,清流县投入约50万元购置1000余套。各校同时落实好每月调整学生座位与间隔距离要求,并指导家长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居家视觉环境。二是保障课间时间“动起来”。结合落实“双减”政策、“五项管理”要求,优化课间活动管理,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在全市中小学校实施“54321”措施,深入开展各类体育联赛、竞赛和阳光体育运动,学校每天安排不少于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并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增强体质、锤炼意志,缓解视力疲劳。三是保障监测平台“用起来”。落实每年学生健康体检制度和视力监测制度,每年为全市45.92万名中小学生及学龄幼儿开展4次视力监测。完善“三明市学生近视防控管理平台”,做到每季度检测率100%,数据上传率100%。为学生建立视力健康电子档案,科学掌控视力状况变化,并及时向家长反馈监测结果,督促及时做好复检、防治。
四、深化“四个着力”,凝聚工作合力。一是着力营造浓厚氛围。认真落实“六个一”近视防控要求,充分利用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爱眼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牵头开展形式多样的爱眼、护眼主题系列活动。结合我市实际,多年来,坚持在全市教育系统组织开展爱眼护眼“八个一”活动,即开展一次健康教育启动仪式、一期国旗下讲话、一场专题讲座、一堂主题班(团、队)会、一项视力监测、一场眼保健操比赛,以及发放一批视力表、征集一次爱眼护眼主题宣传画等,营造重视、推进近视防控工作的浓厚氛围。各地各校还面向家长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提升家庭近视防控意识。二是着力加强专业指导。发挥我市入选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省、市级宣讲团的专家成员作用,深入校园面向学生宣讲,全年累计宣讲不少于8次。各地各校结合学生和家长需求开展主题宣讲,如建宁县一年来邀请眼科专家等开展主题讲座60余场,参与师生达3.6万余人次;宁化县教育局组织县儿童青少年眼健康教育中心工作人员,为3000多名准一年级学生及家长开展宣讲。三是着力强化部门协同。2024年以来,协同卫健部门加强学生健康影响因素监测与干预,开展视力、身高、脊柱弯曲等项目的体检和相关问卷调查,共对82所中小学校(含托幼机构)及1所高校2.63万名学生开展监测。联合卫健、市场监管等部门,对教室直接天然采光、采光方向、采光系数等进行抽检及评价,及时改善教学设施和条件。共抽查76所学校的教室采光和照明情况,合格63家,合格率82.89%。市市场监管局完成省、市级定配眼镜监督抽查25批次,合格24批次,合格率96%,对市级抽查不合格1批次依法处理,目前已完成整改,形成闭环。四是着力创建特色典型。推进近视防控特色创建,全市创建近视防控示范学校40所,建立学校视力健康教育馆92所。做好近视防控经验做法总结,完善“加减乘除”工作法(即做好多方参与“加法”、做实近视诱因“减法”、做足联防联控“乘法”、做细诱发外因“除法”)。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落实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相关部署,积极吸纳您提出的建议,扎实推进试验区建设,探索积累我市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经验做法。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强化科学精准指导。落实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5年)》、教育部办公厅等联合下发的《关于切实抓牢幼儿园和小学近视防控关键阶段防控工作的通知》、《福建省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行动方案》以及《福建省进一步推动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方案》等文件精神,发挥政府主导和学校主阵地作用,推动社会参与,科学精准采取有针对性的近视防控措施,推动工作取得新成效。二是全面落实防控要求。前移防控关口,抓牢幼儿园和小学近视防控关键阶段,扎实推行日常读写“三个一”、坚持用眼“三个20”原则、全面落实“六个一”近视防控要求、优化课间活动管理、大力推动校园体育活动等,每天安排1节体育课,落实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不低于2个小时,巩固“双减”和本地区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年度下降成果。三是持续提升软硬件水平。进一步改善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光照条件,改善儿童青少年居家环境、阅读相关用眼环境。对检测不合格的教室照明和学生课桌椅分批逐步整改。持续开展儿童青少年视力监测,落实综合干预措施,强化数据分析运用。四是不断增强协同联动合力。充分发挥教育、卫健、体育、财政、市场监管等部门联防联控作用,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工作合力。发挥家校联动作用,提升家庭近视防控知识和意识,进一步推动形成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新格局。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我们将持续深化“54321”工作举措,强化资源整合与责任落实,全力保障学生视力健康。再次感谢您对教育事业的关心关注。
领导署名:刘若嘉
联 系 人:谢代诚
联系电话:13306083635
三明市教育局
2025年3月25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