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教育局,市教科所,局属小学:
现将《三明市小学“强基”工程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三明市教育局
2017年7月13日
三明市小学“强基”工程实施意见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小学建设,全面提高小学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根据国家和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现就我市小学实施“强基”工程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遵循小学教育特点和学生成长规律,按照“薄弱补短板、规范促提升、特色创品牌”的总体思路,加快推进教育改革,大力促进教育公平,积极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提升办学品质,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辐射面,以办“更好的教育”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的教育获得感。
二、工作目标
从2017年起,用三年时间实施小学“强基”工程。力争至2020年,全市小学优质均衡发展,教育公平有效保障,城乡、区域、校际间发展差距进一步缩小;学生良好习惯得到培养,综合素质能力显著增强,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成绩位居全省前列;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明显提升,教育领军人才进一步培养,培育建设省级名校长工作室3个、市级工作室10个,新增省市骨干教师200名、学科带头人100名、教学名师20名;学校更加注重内涵建设,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创建省级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基地校10所左右、市级特色项目校50所左右,70%的学校达到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100%的农村教学点达到非完全小学建设标准;全面对接初中“壮腰”工程和高中“筑梦”工程,基本形成具有三明山区特色的基础教育一体化发展体系。
三、主要措施
(一)实施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计划
采取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全面加强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促进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获、学有所长。
培养良好习惯,以《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绳,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细化习惯培养要求和目标,每年侧重加强1-2个习惯培养,螺旋式上升,深入推动“好习惯伴我成长”主题实践活动开展。
提高道德品质,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探索网络环境下德育工作新途径,充分挖掘客家文化、红色文化等具有三明地域特色文化中的优秀德育教育因素,围绕学生道德表现中的薄弱环节,突出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公民意识教育、责任担当教育等,积极培育“三明红色好少年”;加强特殊学生群体关爱工作,实施家庭教育提升工程,实现乡镇中心校以上学校“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全覆盖。
增强身体素质,组织实施农村学生营养改善工程,全面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坚持每年对学生进行1次健康体检;加快学校运动设施标准化建设,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和特色大课间体育活动,坚持每年举办1次以阳光体育项目为主的运动会或体育节,促进每位学生至少掌握2项体育运动技能;评选一批体育特色项目学校。
培养生活本领,落实社会实践课时,建立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制度,学校每学期组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成果交流展示活动1次以上;加强劳动教育,鼓励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适当布置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支持开展春秋游、夏冬令营和野外拓展生存训练等活动;推动社会公共资源与学校共建共享,保证每所学校都有相对固定的社会实践基地,每年集中组织学生到社会实践基地进行锻炼;加强研学旅行工作,总结推广先行试点经验,积极建设研学旅行基地,开发一批研学旅行活动课程。
提升艺术素养,加强音乐、美术、书法等美育师资统筹配备,开齐开足美育课程;进一步拓展美育活动形式,每年开展1次艺术节和艺术展演活动,引导每位学生至少参加1个社团或兴趣小组活动,毕业生基本掌握1-2项艺术技能;建立美育工作自评和年度发展报告制度,实施学生艺术素养测评,建设一批市级美育精品课程和美育特色学校。
(二)实施教师专业能力培养计划
抓住推动教育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关注不同教师的实际需求,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培育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和校长队伍。
加强教师基本功训练,以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为抓手,分级、分类开展教师全员岗位练兵,突出加强薄弱学科和乡镇及以下教师群体能力提升;积极搭建各类平台,扎实开展教师基本功专项竞赛活动,以赛促训,以赛促学,全面推动教师三笔字、简笔画、教学设计、信息技术运用等教学基本功人人过关。
加强骨干教师团队建设,探索建立教师正向激励机制和优秀教师奖励制度,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定期评选表彰先进,激励引导教师立志从教、安心从教;制定实施三明市教师队伍建设专项规划,建立导师带教机制,采取跟岗学习、定向培养等办法,对名优教师进行分类、分批、有序地培养培训;组织开展“我的教学主张”展示活动和分级分学科课堂教学竞赛、同课异构等活动,全面搭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支持鼓励中青年教学骨干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加强优秀校长队伍建设,精心实施三明市名校长培养计划,进一步拓宽校长跟岗学习交流渠道,依托高校、有关培训机构和省内外名校,扎实开展高端培训,培养一批专家型校长队伍;探索建立名校长“1+N”结对帮扶机制,搭建不同层级校长办学思想交流研讨互动平台,推动校长办学深层次思考;举办“三明市最具小学教育改革影响力校长”评选活动,全面提高校长治校管理能力。
(三)实施教学质量提高计划
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将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因地制宜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加强书香校园建设,深入总结宁化等县“书香”“墨香”校园建设的经验和做法,扎实开展“读一本好书”“写一手好字”系列主题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书写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和书写习惯,探索建立校园阅读和书写评价体系,组织开展阅读和书写考级,评选一批市级书香校园。
积极探索高效课堂,总结提升“学导用”“五学”“表达本位”“群文阅读”等本土化课堂教学改革实践,集中加强对备课、上课等教学薄弱环节的研讨,把握好课堂教学主阵地,向40分钟要质量;推进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机融合,以“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为载体,引导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大力加强学科教研,高度重视学科教研组建设,落实集体备课制度,每周定期集中会诊薄弱学科和教学薄弱环节,汇集集体智慧,开展“你说我上,我上你评”的“说上评”系列观摩研讨活动,打造一批优质课、精品课;持续加强校本课程和校本作业建设,重点扶持和指导23所校本课程基地校和24所校本作业试点校,组织开展“优秀校本课程”“优秀校本作业”评选活动;组织开展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评审,创建一批省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基地校。
强化教学过程监控,实行巡课制度,加强行政和教研部门协同联动,采取不打招呼、不定时间、直奔学校、直进课堂等形式,促进推门听课常态化,督促检查教学常规落实;探索建立绿色质量监测和评价体系,做好义务教育质量“国测”和“省测”,坚持每年对全市小学四年级或六年级进行学业质量监测,并将村完小和教学点纳入对乡镇中心校的教学质量考核。
(四)实施学校内涵发展促进计划
转变学校管理理念,结合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建设和农村非完全小学建设评估,引领学校管理由“硬实力”向“软实力”转变。
精心提炼办学理念,遵循教育规律、尊重学校自身特点、把握时代要求,立足“办怎么样的学校”和“怎样办好学校”的深层次思考,认真组织人员,深入梳理学校办学历史积淀,兼顾传承与发展,提出特色鲜明的办学理念,锻铸学校品牌灵魂。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打造物质文化,精心布置校园环境,让高品位的环境文化潜移默化地熏陶人,影响人;建设制度文化,修改完善已有的管理制度,以切合学校实际、具有学校管理独特风格的文化约束人、造就人;培育精神文化,用精神文化凝聚合力、鼓舞人心,用精神文化来教育人,提升人,将学校文化建设由环境、制度层面引向价值、课程等更高层次发展,使之成为区别于其它学校的“精神特质”。
打造学校特色亮点,完善学校特色项目评价评选机制,推进“一校一品”特色项目建设,扎实开展两年一次的评选认定工作,至2020年,建设100所市级特色项目校;突出强化特色项目总结提升工作,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扩大特色品牌影响力和辐射面。
(五)实施办学体制机制创新计划
深化管理机制改革,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打造三明市区优质教育高地的总体部署,推进“厦门三明教育山海协作对口帮扶工作备忘录”落实,加强明厦两地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课堂研讨等方面深度合作,全面提升市区小学教育承载力;持续深化同城化、小片区和薄弱学校委托管理工作,突出加强乡镇中心校对村级完小和教学点的指导管理作用;继续鼓励和支持学校联盟建立发展共同体,推动市、县、乡(镇)、村四级学校纵向带动帮扶和横向交流协作。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加强与有关部门协调沟通,积极探索适应乡村教育发展的编制补充调整机制,采取定向委培等形式,加大农村教师和紧缺学科教师的补充力度,完善小学教师结构;制定出台农村教师优惠政策,落实乡村教师相关补贴制度,在教师编制核定、岗位设置、职称评聘、评先评优、培养培训等向乡村学校倾斜,鼓励优秀教师扎根农村,在农村任教。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市教育局将实施小学“强基”工程作为推动全市基础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一项重点工作,成立领导机构,强化组织、实施和协调管理。各县(市、区)要相应建立组织机构,将小学“强基”工程作为初中“壮腰”工程、高中“筑梦”工程的重要支撑,统筹规划,系统设计方案,既重视整体面上推进,又要针对具体学校、具体问题和薄弱环节予以点上突破。各级教研部门要重视指导能力建设,建立教研员定点联系学校制度,主动会同教育行政部门加强教育教学视导,强化对课程改革、教学质量等的评价考核和结果运用。
(二)强化经费保障
各地各校要结合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化和农村教学点标准化建设评估等工作,加大教育经费精准投入,切实为学校硬件改造升级、校园文化建设、校本课程和校本作业开发、师资培训、特色品牌创建等提供保障。市级将设立三明市基础教育成果奖,每两年评选一次,奖励在教育教学实践、改革、研究中取得成果的单位和个人。
(三)加大宣传力度
各地各校要积极营造有利于小学“强基”工程实施的浓厚氛围,多渠道向社会和家长宣传实施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特别要组织校长、教师深入学习领会本实施意见,自觉主动树立创新发展意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凝聚校内外发展合力。要搭建实施成果交流展示平台,及时对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和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宣传,扩大影响。
(四)强化监督考核
市教育局将定期对各县(市、区)实施小学“强基”工程进行跟踪督导,并从2017年起将其列入对县(市、区)教育质量评估指标、年度教育工作评价指标等予以考核。各县(市、区)要纳入对学校领导班子和教师等相关人员的工作考评,定期对辖区学校实施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掌握推进动态,采取针对性措施,切实推进工程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