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暖阳,是孩子们走出教室、亲近自然的好时光。12月9日,三明市实验小学一年(7)班的孩子们带着好奇和欢愉,走进了文化与非遗融合的研学之旅。
指尖上的非遗,探秘纸张的“前世今生”
在纸张被发明出来之前,人们用于记录文字的载体有龟甲、树皮、竹简等。纸张被发明后,极大地提高了书写的便利性。那么我们用来写字的纸张,是怎样做出来的呢?这样的疑问,一年(7)班的小朋友们一起探秘纸张的“前世今生”。
让非遗从书中走向手中,是传承非遗文化的重要方法。结合语文课本《纸的发明》,带队老师介绍了蔡伦发明造纸术、制作纸张时的流程和工艺。为体验造纸术的魅力,增加操作的趣味性,研学中将繁杂的传统古法造纸工序简化,倒原料—搅拌—加胶—混合搅拌—平铺塑形—加花草—晾干,让孩子们用零碎的原料加上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自由创作成独一无二的花草纸,这种成就感溢于言表。
互动中的欢乐,游戏提升班级团队
一个班级就像一个雁阵,通力协作才能达到目的地。在老师的组织下、家长的辅助中每个孩子都在各自的位置中发挥聪明才智,达到1+1=2甚至是1+1>2的效果。此次活动需小朋友们组建小队,组建过程大家都积极发言,集思广益,设计了属于自己的队名,口号和队旗。
紧张又刺激的拍手游戏、“亲子龙卷风”、极速60秒,考验成员之间的团结、默契和孩子们的想象力!爸爸妈妈和小朋友们争分夺秒、各显神通,场面十分热闹。
山坳间的文化,领略古堡的时空穿越
在沙县水美村坐落的古堡群一方面是就地取材的古建,另一方面是孩子们鲜见的建筑形式。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水美土堡高大厚实的堡墙,宽阔的跑马道,碉式角楼星罗棋布的射击孔,再现了土堡独有的防御体系。美轮美奂的彩绘木雕,还有错落有致的黛瓦屋檐,以及铺满青砖的地面,主人家的繁华热闹似乎历历在目……
家长们带着小朋友共同参观,边走边看边听导游对古堡之美的介绍,探寻水美古堡的前世今生。高大的土堡建筑,以其风雨沧桑的面貌,在幼小的心灵中种下守护、传承非遗文化的种子。
有趣的童心,遇上纯真的自然,就是最美的风景。此次冬游活动,孩子们在感知自然之美的同时,又了解了家乡浓郁的历史文化,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加强了独立自主、勇于挑战的意识,在与家长的亲密互动中增进了情感。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