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溪:让科学的种子落地生根
来源:明溪县教育局 时间:2024-03-28 17:26

  马德堡半球实验、整齐划一的无人机表演、机器人跳舞……”一场科学教育成果展示活动正在明溪县实验小学火热上演。

  3月19日,明溪县实验小学科学教育月暨科学教育周的第一天,就让学生“玩”嗨起来。本次科学教育周共设置电子百拼、无人机、科学幻想绘画、创意小制作、编程机器人、3D作品制作等7大项科技比赛项目,同时,设置鸡蛋悬浮、传声筒、纸绳承重等5项配套科学实验项目,项目覆盖全校2000多名学生,让全校“嗨”起来。

  今年1月,明溪县实验小学被认定为“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一所处于山区县的学校,为将科学的种子深深扎根、向阳而生,学校打破科学师资不足、科学教育资源不丰富等种种瓶颈,走出一条山区小学科学教育的新路子。

   

  

  创新“链式反应”教研模式

  “事实上,我们的专职科学老师远远不够!我们学校2000多名学生,专职科学老师只有2位。前几年的现象是,兼职科学老师的科学教学技能、实验技能相对不足,导致科学课程教育质量提升缓慢。”明溪县实验小学科学老师邱燕萍娓娓道来。

  “一定不能让实验室空置,让每个兼职科学老师都变专职,这是当时扔出的第一块‘探路石’。”该县实验小学校长李志良说。

  让其他学科教师转型为“专职”科学教师,是一项系统工程,着实不易。但是,越是难啃的骨头,越是能激发“啃的勇气”,于是“教研+实验”的“一条线工程”就开始实施。

  “我们的集体教研大多数是在实验课上进行的,两个专职老师先上一节,我们听一节,我们再模仿上一节。这样,同样一节课的实验器材整个年段共用,大大提高器材使用率,并让每个兼职老师都走进实验室,不落下一个班,慢慢的,许多兼职老师都爱上实验课。”兼职科学老师黄淑香感慨道。

  一个人串起一群人,由带着做,到主动做,由量变引起质变,这是一种“聚变”反应。“如今,我们的科学课大家抢着上,有的兼职老师比专职老师更专业,实验课开设率达100%,学生实验技能测试优秀率由三年前30.66%提升到现在的82.33%。”该县实验小学副校长陈利龙说。

  2023年5月,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系统部署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支撑服务一体化,推进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自力更生、野蛮生长”是明溪县实验小学严格落实科学教育,补齐师资与课程短板弱项的真实写照。

   

  

  创建“多元分层”课程体系

  科学教育不是高科技教育,也不是“看实验”“背实验”的教育。已经“立稳”实验课堂的实验小学,又进入科学教育的“新阶段”——科学素养课程建构。

  “一年级我参加的是自然观察社团,二年级参加的是电子百拼社团,现在三年级我选择机器人编程社团,我觉得太有趣了,好期待后面的课程!”3月20日,记者走进实验小学周三科学素养社团采访到三年级(5)班的科学小达人钟浩轩。话音刚落,钟浩轩又和同伴探讨起编程任务来,“来,你看!任务平台上这只小鸟要飞出笼子,咱们一共要分几步?要考虑距离和角度,咱们试试……”

  万物皆可研究,哪怕是山区也充满了科普的资源,每一块泥土、每一朵鲜花、每一片晴朗夜空都是科学探索的好机会。

  “明溪有着丰富的生态科学教育资源,加上我们是全省首批人工智能教育试点校,有不少传统科技教育基础。所以,我们大胆‘翻盘’‘复盘’,以学生学段认知为基础,与科学课程配套,重新构建“科学+”项目化课程体系,取得不错的教育成效。”该县实验小学校长李志良介绍到。

  经过几年的探索,县实验小学集中开发了低、中、高三个综合科学实践课程体系:以“基础体验”为特征的低龄电子百拼基础班、手掷黄鹂飞机课程;以“兴趣培养”为主的电子百拼提高班、F1直线风力赛车、弹射飞机、四驱车等中阶课程;以“自主探究”为特征的风火轮、悬浮纸飞机、遥控赛车、两栖车、纸船承重、万奇机器人高阶课程。

  学生就是一粒种子,顺应自然才能茁壮生长。路虽难、行则将至,适应成长规律的课程才是科学合理的课程,这条路是必走的路,也是长期坚持走的路。

  近年来,明溪县实验小学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科学素养类竞赛500多人次,在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人工智能、电子制作等领域比赛中展露头角,《探索“科技+”课后服务新模式》案例入选三明市科学教育融入课后服务典型案例,并被省教育厅作为典型做法公布推广。学校先后获得“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福建省首批人工智能教育试点校”“福建省中医药文化教育试点学校”等荣誉。

  采访尾声,在学校VR体验室,孩子们在虚拟的世界中,感受航天航空、动植物园、机械运动……,孩子们在惊奇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科学的魅力。相信,种下科学的种子,孩子们定会扎根沃土,循梦而行,未来可期。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