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教办函〔2025〕59号
罗裕明委员:
《关于进一步解决普校孤独症学生融入难问题的建议》(第20254033号)由我单位会同市财政局、市残联、市融媒体中心等单位共同办理。现将有关情况汇总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特殊教育发展,坚持以适宜融合为目标,不断健全特殊教育体系,持续提升康复服务水平,孤独症教育康复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重视专业引领。深入实施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计划,培育孤独症儿童康复机构1家,成立特殊教育资源与指导中心12个、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12个,实现特殊教育资源与指导中心、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各县(市、区)全覆盖。二是落实经费保障。对在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孤独症学生,生均公用经费按照普通初中的10倍标准予以补助。实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政策,2024年全市康复救助残疾儿童1196名,发放救助资金1642.11万元,其中受益孤独症儿童280名。三是加强队伍建设。将孤独症儿童教育专业设为新教师招聘紧缺学科,加大孤独症儿童教育专业教师引进力度。把孤独症学生康复教育纳入教师培训体系,采取课例展示、专题讲座等形式,不断提高普通学校教师融合教育水平。在三元区和永安市探索推进“影子老师”进入小学随班支持服务。四是提升教育质量。鼓励有条件的特殊教育学校,根据孤独症儿童实际需求,设置相应学科课程,提高教育康复针对性。推动残疾儿童康复服务机构、特殊教育学校与普通学校开展“医—康—教”融合等试点。入选省级融合教育试点学校4所、省级教学成果奖1个、省级孤独症儿童教育学术研讨案例2个。
结合您的建议,下一步,我们将针对薄弱环节,采取以下措施,加以改进和提升: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密切部门联动,拓宽宣传渠道,结合“世界孤独症日”等重要节点,进一步宣传孤独症干预康复知识、救助政策、工作成效等,积极引导全社会深入了解、走近走入孤独症儿童学习与生活,消除误解与偏见,营造关心、关爱孤独症儿童的良好氛围。
二是提高师资水平。鼓励三明学院、三明医学科技职业学院在师范教育中增设特殊教育课程,培养孤独症儿童教育所需专业人才。继续将孤独症儿童教育专业纳入新教师招聘紧缺学科,持续加大相关专业教师招聘力度。聚焦孤独症儿童早期识别、康复教育等重点领域,组织特殊教育学校及随班就读普通学校校长、教师开展专题培训等。支持有条件的学校探索建立助教陪读机制,帮助孤独症学生更好融入学校学习生活,减轻家长焦虑。
三是加强教育研究。立足孤独症儿童身心特点与个性发展需求,科学设计课程体系,制定差异化教学方案,为随班就读学生提供适配教育支持。发挥市、县两级特殊教育资源与指导中心作用,常态化开展巡回指导与“送教送培”活动,推动优质教育资源下沉。强化家校协同,定期组织开展孤独症儿童教育康复系统培训、家长助教等活动,提升家长家庭教育康复能力。推动康复机构深化医教合作,完善双向转介机制,积极提高康复教育质量。
四是优化教育安置。完善市、县两级特殊教育专家委员会,及时更新补充组成人员,为孤独症儿童教育安置提供组织保障。发挥特殊教育专家委员会作用,围绕孤独症儿童身体状况、接受教育能力等重要指标,组织开展评估。加强结果运用,科学提出教育安置方案并进行精准实施,确保孤独症儿童等残疾学生能够进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特殊教育学校就读或接受送教上门等适宜教育服务。
最后,衷心感谢您对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领导署名:刘铭盛
联 系 人:肖海燕
联系电话:8223041
三明市教育局
2025年5月7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