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教办函〔2025〕58号
吉桂红委员:
《关于提升三明市区中小学课后服务质量的建议》(第20254023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我市课后服务工作起步早,推进力度大,2018年以市直属小学为试点开始探索实践。2021年以来,在国家“双减”政策背景下,我市进一步推动课后服务扩面提质增效。目前,全市开展课后服务学校320所,受益学生30.1万余人,实现“四个全覆盖”,即: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覆盖、有需求的学生全覆盖、服务内容上“2+N”模式全覆盖(其中城区“2+3”全覆盖)、城区学校开展科学教育课后服务全覆盖。《三明市推行“四心”课后服务暖民心》被市直机关党工委评选为2023年服务群众“最佳举措”。主要做法是:一是“贴心”做好保障。教育行政部门主动履责,抓本级带系统,制定印发系列指导文件,统筹推进课后服务工作。市本级和各县(市、区)先后出台课后服务收费标准,并积极协调同级财政设立专项经费。二是“精心”拓展项目。全面推行“2+N”课后服务模式,突出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畅通社会专业人员参与课后服务途径,利用当地各类优质资源支持开展课后服务,不断丰富拓展服务形式,有效满足学生多样化课后服务需求。三是“暖心”关爱教师。明确教师课时补助标准,市本级按每课时50元给予教师课时补助,县(市、区)参照执行。落实参与课后服务教师轮班、弹性上下班制度,探索实施课后服务教师激励机制,提高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四是“细心”督促指导。畅通课后服务监督渠道,常态化开展课后服务监督指导。开展课后服务学生和家长满意度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和家长实际需求。2024年秋季学期,全市课后服务家长满意率98.45%,学生满意率98.23%。
近年来,我市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与群众期待仍有差距。结合提案指出的问题和提出的建议,下阶段,我市将重点加强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加强服务保障。坚持学生自愿参与原则,通过服务性收费、争取财政补助等方式,多渠道保障课后服务经费。根据相关标准落实课后服务教师课时补助,建立课后服务教师激励机制。强化人员保障,配齐配足教师,畅通退休教师、志愿者、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员等参与课后服务的途径。二是规范服务管理。落实福建省教育厅等四部门《关于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课后服务有关工作的通知》,执行“五个严禁”要求,进一步明确课后服务范围、收费等事项,规范课后服务开展。合理安排课后服务时间,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提供延时托管服务。三是丰富服务内容。按学期优化升级“一校一案”课后服务工作方案,持续落实义务教育学校工作日“2+N”课后服务模式,以作业辅导和体育活动为基本服务,提高作业辅导实效,保障体育运动时间,在此基础上,结合优势特色、学生学习和成长需求,着力推进拓展类课后服务项目,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提高课后服务水平。四是强化监督引导。持续将课后服务工作纳入日常监督管理内容,利用春、秋季开学督导检查等对“2+N”模式、体育活动时间保障等落实情况开展督查。畅通课后服务监督反馈渠道,及时回应群众诉求。开展学生和家长课后服务满意度问卷调查,及时了解学生和家长实际需求。积极宣传推广典型经验做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课后服务的良好氛围。
最后,衷心感谢您对三明教育的关心和支持。
领导署名:刘铭盛
联 系 人:肖海燕
联系电话:8223041
三明市教育局
2025年5月7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