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动三明市人口与教育资源相适应的建议》(第20254062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为适应人口变化新形势和人民群众对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维护教育公平,我市不断优化教育布局调整,并实施撤点并校工作。撤点并校后,进一步加强闲置校舍管理,加强对规划长期保留的乡村学校建设。
一是配合做好托育工作。市教育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配合卫健部门,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托班,提供托育服务。目前,全市开设托育班,提供托育服务的幼儿园共82所,其中公办园11所,民办园71所,受益幼儿1301人。三明医学科技职业学院按照国家普惠托育服务发展示范项目的要求,以满足0-3岁婴幼儿家庭托育需求为核心目标,2024 年承建了全市首个“托育综合服务中心”。
二是完成学校资产确权。在2009年之前,相当一部分学校(特别是农村中小学、农村教学点)因人事变动、资料遗失,存在校园土地和校舍归属权不清的问题,针对这一情况,各县(市、区)教育局充分利用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的有关优惠政策,经与当地政府有关部门、乡镇和村委会沟通协商,对所有未确权的校园校舍的归属权进行重新确定。绝大部分学校土地所有权都划拨给教育部门,属于教育部门的资产,已由当地教育部门全部办理土地和房屋所有权证,管理权限明确由各县(市、区)教育局管理与处置,少部分地处农村偏运山区的产权属乡镇或村委会的闲置校舍,由当地村委会管理。
三是加强乡村学校建设。推进基础教育总校制办学改革,深入探索退出、增补机制。强化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和乡村温馨校园建设,小学通过省级确认的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202所,全市小学达标率95%,超额完成省定标准15个百分点。乡村温馨校园典型案例学校81所,其中部级2所,省级20所、市级59所。推进偏远农村学前教育巡回支教走教工作,设立支教点23个,招募志愿者42人,受益幼儿239人。加强乡村学前教育办学点建设,市级确认乡村学前教育标准化办学点35个。扎实开展精准帮扶,全市共有248所优质幼儿园与372所各级各类幼儿园(班)建立结对帮扶关系。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吸纳贵单位的建议,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统筹布局规划。以“十五五”教育发展规划编制为契机,实施新一轮学校布局调整,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原则,各地结合区域内城镇规划、人口分布密度、交通状况及教育事业发展现状等实际情况,对学校布局进行调整,统筹乡村小规模学校、乡镇寄宿制学校布局,促进学校布局调整向更合理、更完善发展,同时因地制宜盘活闲置校舍。
二是改善办学条件。认真落实国家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装备配备标准,结合本地实际,针对两类学校特点,合理确定基本办学标准。对小规模学校,保障信息化、音体美设施设备和教学仪器、图书配备,设置必要的功能教室,改善生活卫生条件。对寄宿制学校,在保障基本教育教学条件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床铺、食堂、饮用水、厕所、浴室等基本生活条件标准和开展共青团、少先队活动及文体活动所必需的场地与设施条件。
三是提高办学水平。强化乡镇中心学校统筹、辐射和指导作用,充分发挥小规模学校小班教学优势,采用更加灵活的教育教学方式,突出因材施教,加强个性化教学和针对性辅导,密切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身心健康,切实提高育人水平。充分发挥寄宿制学校全天候育人和农村教育资源的独特优势,合理安排学生在校时间,统筹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学校管理,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和校园文化活动,把学校办成小而优的特色学校。
最后,衷心感谢贵单位对三明教育的关心和支持。
领导署名:刘若嘉
联 系 人:吴长城
联系电话:8249952
三明市教育局
2025年3月25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